隨著信息通信技術向高速大容量方向發(fā)展,傳輸手段也將從電子向光方面轉移。最近京都大學野田進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地研制出立體光子結晶(PhotonicCrystals),對光方向和增益幅實現了自由控制。這一成果刊載于6月3日美國《科學》雜志電子版上。
專家表示,通過光子結晶對光的發(fā)生、增幅和方向轉換等進行操作,對提高下一代的光通信芯片性能及開發(fā)弱激光將起關鍵性作用。
野田教授的研究小組使用鎵砒素半導體按0.7微米間隔排成井狀,獲得了光子結晶,它能被用來發(fā)射波長在光通信范圍內的光波。研究同時確認,在對晶體一部分結構的周期性排列進行作用后,該晶體發(fā)出的光會增強。該晶體結構的這一性質可在弱激光領域得到應用。
利用立體光子結晶抑制發(fā)光的現象和在特定部分增強發(fā)光是自提出光子概念以來的重大突破。它不僅可以應用在信息通信領域,還可能加速量子通信、計算機演算等下一代信息通信領域,以及一些邊緣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