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截至2016年10月底,中國移動有線寬帶業(yè)務用戶數為7551萬,中國聯通有線寬帶業(yè)務用戶數為7547.2萬,中國移動固網寬帶用戶數首次超過中國聯通。而中國電信仍以超過1.2億的固網寬帶用戶數位居三大運營商首位。從用戶數據便可看出國內固網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
中移動網絡架構存在三大挑戰(zhàn)
中國移動發(fā)展有線寬帶的時間并不長,緣何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中國移動研究院網絡技術研究所項目經理李振強表示,這得益于中國移動發(fā)展“高起點”有線寬帶業(yè)務——以50M為主、100M體現優(yōu)勢,并大力發(fā)展FTTH接入。
中國移動研究院網絡技術研究所項目經理李振強
雖然中國移動有線寬帶業(yè)務取得了巨大成績,中國移動骨干網也已經完成了與國內其他運營商以及國際互聯網的互聯互通,但從網絡整體架構來看,中國移動網絡架構還面臨三大挑戰(zhàn)。在骨干網層面,主要問題是流量不均衡;在城域網邊緣,BRAS設備面臨著利用率比較低、運維比較復雜、新業(yè)務上線比較慢等問題;而在網絡邊緣的CPE方面,主要存在智能化程度不足、業(yè)務升級難度較大的問題。
談到如何解決目前中國移動固網所存在的問題,李振強認為,中國移動應建立基于SDN/NFV的固網架構。
李振強指出,建立基于SDN/NFV的固網架構涉及4個方面的關鍵技術,一是建立基于TIC的網絡架構;二是在CMNet層面,進行SDN流量調度;三是在BRAS層面,采用轉控分離vBRAS;四是在CPE層面,采用智能網關及s-CPE。
首先是基于TIC的網絡架構,它是從以語音為核心向以內容和流量為核心的新型網絡架構演進,以TIC構建新型數據中心,組成電信云,實現控制與媒體云化。在這其中包含三大原則,一是控制集中;二是媒體下沉;三是優(yōu)化流量和用戶體驗。
同時應基于SDN與NFV協同構建TIC,SDN與NFV協同過程中,控制器是一個核心部件,因此中國移動自主研發(fā)了一款SDN的控制器——Aero,它基于ODL移動自主開發(fā),面向數據中心場景,重點解決原生方案的性能問題,通過標準化的接口打破SDN方案單廠家綁定。目前Aero已經可以支持OpenStack I版本以及K版本,同時通過標準的接口也與華三、思科、銳捷等廠家設備進行了互通。
其次是SDN流量調度,基于SDN構架開發(fā)骨干網流量調優(yōu)平臺,通過智能計算調整流量轉發(fā)路徑、優(yōu)化網絡利用率。近期,中國移動采用的模式是網絡可視化和局部流量調優(yōu),遠期采用全網流量集中調度。
再次是BRAS轉控分離。隨著寬帶用戶數量的激增、4K高清、物聯網等新業(yè)務的發(fā)展,傳統BRAS作為CMNet網絡的邊緣以及用戶接入的網關,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中國移動轉控分離BRAS部署方案在控制面集中化和轉發(fā)面本地化方面做了很大的改善。目前中國移動與業(yè)界主流廠家華為、中興、華三、烽火、阿朗合作,主導轉控分離BRAS機構設計及接口設計,推動產業(yè)鏈成熟;中國移動也在主導產品測試,預計在今年年底完成設備規(guī)范、測試規(guī)范制定,在2017年進行測試以及試點,2018年進行商用。
最后是智能家庭網關及sCPE,中國移動構建新型網絡需引入vCPE技術架構,采用虛擬化,支持新型功能和增值業(yè)務,其中,pCPE本地提供家庭入口和業(yè)務流分類,sCPE云端實現業(yè)務的集中控制和靈活部署。